26日下午,上海首家亲职教育基地——“蒲公英亲职教育基地”在普陀区管弄路121弄揭牌。据悉,该基地由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发起建立,主要用于对涉罪未成年人和失职监护人的教育矫正,运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多媒体投影等先进技术,设立诊断、诊疗、展望三个区域,包含心理疏导室、亲职室、宣泄室、课堂诊疗室等多个功能性教室。
据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负责人张雅芳介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熊家长”。在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深度挖掘后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当,不仅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影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正常生活的因素之一。
亲职教育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进行教育辅导,通过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帮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更好的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从而实现对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教育矫治。
“以往开展亲职教育活动没有固定的场所,需要临时借用学校或者街道的场地进行团体课程。随着亲职教育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覆盖率越来越高,这种游走式的活动开展形式显然满足不了需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顾晓军说,为了使这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和专业,普陀区检察院建立了全市首家亲职教育基地。
据悉,2016年以来,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不断探索建立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明确了监护人参与亲职教育培训属于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的必要环节,强制监护人接受为期2个月至2年的亲职教育,并将家长在亲职教育培训中的表现以及培训后的履职情况作为涉罪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缓刑、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的参考。
截至目前,普陀区检察院办理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强制亲职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已先后对100余组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开展亲职教育培训,有效降低了区域内涉罪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