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所在位置:辖区院动态
【杨浦】小井盖涉民生,共治理为群众!杨浦检察召开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年10月10日

窨井盖小不小?小到可能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成年累月无人问津,却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与公共交通安全紧密相连。


为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窨井盖安全问题的重视,消除公共安全隐患,2020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四号检察建议”,进一步推动完善窨井盖问题治理,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杨浦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从“小”处着手,促进完善窨井盖等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日前,杨浦区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杨浦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四号检察建议”在区域内落地生效的相关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望闻问切

诊断公共安全隐患

为确保“四号检察建议”落到实处,杨浦区检察院前期走访相关职能单位,调研区域公共安全情况后,联合区城管执法局等单位开展涉窨井盖联合专项检查,对区域内多个街道开展公共安全检查,发现窨井盖移位、破损尚未修复情况100余件。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窨井盖主要存在二类问题:一是窨井盖主体不明,部分窨井盖权属管理不明,尤其是一些老旧的窨井盖,未明确标注管理部门,也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而老旧窨井盖常常因为缺乏维护,年久失修更容易发生自然损毁情况。二是未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获取窨井盖问题线索时间不够及时,大多是通过群众举报以及日常巡检发现的,通常此时窨井盖问题存在了一段时间,已造成了一定公共安全风险。

开出药方

治疗公共安全问题

药方一——精准制发检察建议

经市检察院移送线索,通过调查发现某施工单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擅自挪动道路上的窨井盖,区检察院遂向施工单位制发检察建议,该施工单位接受并回复了检察建议,根据建议内容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后向检察机关及时反馈并且赠送了锦旗。

药方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区域内发生一起小区外窨井盖损坏致人受伤案件,涉案窨井盖存在权属不明的情况,该案经新闻综合频道“观众中来”播出后,引起检察机关关注,参与相关职能单位部门协调会议,提出对破损窨井盖进行先行修复,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后明确责任归属,得到采纳并实施,及时修复了受损窨井盖。

药方三——主动回应人民关切

区域内某街道存在一起多名群众多次举报某处窨井盖损坏但久拖未修案件,检察机关获取线索后主动履职至现场查看情况,发现该井盖系年久失修损毁,已经造成了公共安全风险,遂将相关情况反应至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及时对该井盖进行了维修加固处置。


修炼内功

建立公共安全长效机制

加强沟通协作,推动机制建设。

区检察院加强沟通协作,推动机制建设。牵头与住建、城管、交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治理的意见》,与区城管执法局签订《关于公共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拓宽监督方式,突出科技赋能。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社会监督作用。不久之前,获悉《新民晚报》报道反映,辖区内某路段人行步道上街沿处有一处窨井盖缺失并有坑洞的安全隐患问题后,区检察院立即开展实地走访,并对相关责任单位提出建议,建议获全部采纳。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窨井盖设置二维码,将窨井盖的权责部门信息放入二维码中,便于及时查询。目前控江路街道正在试点二维码及经纬度定位窨井盖,智能化锁定破损井盖。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公益诉讼随手拍等平台,汇总梳理人民群众反映的公共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对于涉公共设施、公共安全领域的案件,积极开展听证,广泛听取意见。
落实人民理念,推动群众共治。

充分发挥市政服务监督电话作用,探索利用手机小程序开发线索移送平台,实现公共安全问题随手拍、随时传,鼓励群众及时发现、反映公共安全隐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监督治理、促进治理的积极性,促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杨浦公共安全检察白皮书》,对杨浦检察院近年所办涉群众“身边安全”的犯罪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发挥典型案例引领作用,提升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