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所在位置:检察风采
施净岚:法与理的检察情结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章慧敏


  导读:做一名国家公诉人是我向往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职业,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坚守——施净岚。


  约好采访施净岚的那个下午,窗外,寒潮肆虐,温度只有零下2度;见到施净岚灿烂的笑容时,一种暖心的感觉扑面而来。从1994年进入检察院以来,已办理数百件案件、在公诉岗位工作有18个年头的她更像个邻家女孩,与她侃侃而谈之中,不仅有执行刚性法律的感悟,还有执法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理想,她的成长、成功与成熟,也印证了这个时代对检察官的需求。


  施净岚说,做一名国家公诉人是我向往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职业,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和坚守。


  情与法


  记不清是第几次到张晓芳家探望了。2013年春节前夕,施净岚和同事又一次踏进了张晓芳的家门。按理,案子处理完了,对被害人也有了交待,可小施却无法释怀,因为,她只要闭上眼睛,张晓芳和她孩子的身影就会浮现在眼前——


  2011年的下半年,施净岚办理了王伟抢劫杀人的案件,受害人就是张晓芳一家。


  7年前,到处流窜的王伟悄悄潜入张晓芳家准备行窃时,被张家人发现。在搏斗中,张的丈夫和小姑当场身亡,而身中13刀的张晓芳,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终因伤势过重造成了终身截瘫。那晚,她那才四五岁的儿子虽然侥幸逃脱了凶手的魔爪,然而,他因为目睹了现场整个杀人抢劫的过程,在以后的岁月里恶梦不断,幼小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在庭审中,施净岚针对王伟的每一个狡辩,通过环环相扣的证据展示和严密的逻辑分析,有力地指控了罪犯。


  审案中,张晓芳打电话给小施,说她想到检察院来对小施表示感谢之情。小施怎么忍心让一个全身瘫痪的残疾人“长途跋涉”呢?她当即表示自己会上门看望张晓芳。


  在张家,小施看到瘫痪的张晓芳和11岁的儿子租借在上海闸北区一间只有10平方的小屋里艰难度日。这间小屋遇到下雨天还漏雨,房间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可是,让小施特别感动的是,虽然张晓芳失去了工作能力,只能靠着“低保”勉强维持她和儿子的生计,但她却培养了一个争气的儿子。在那间破旧房子的一面墙壁上,贴满了孩子在学校里获得的奖状……


  眼前的一切,让小施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个是在糖水里泡大的,另一个却生活如此艰难。她的内心愈发沉重。


  张晓芳告诉小施,她这7年里面临的压力难以言表,她想不明白,怎么世间所有的倒霉事都让自己给摊上了?!


  的确,丈夫被杀,家里的顶梁柱瘫了,自己截瘫,丧失了工作能力,这一切已使她苦不堪言了;可是,因为凶手一直没有被抓获,村子里的人开始传播一些流言蜚语:凶手不去这家,也不去那家,为什么偏偏要去张家呢?该不会是她和凶手有染,因为两人的男女私情而杀人吧……张晓芳说,如果不是因为看在儿子还年幼,她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


  同为女人和母亲的施净岚此刻完全能感受到张晓芳内心的挣扎、无助和无奈。她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张晓芳走出困境。


  小施当即慷慨解囊。回到单位后,通过组织开展了对张家的帮困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二分院公诉处和办公室党支部纷纷伸出了援手,检察干警们把捐助的1万多元帮困金及时交到了张晓芳的手里。通过与法院沟通,施净岚还为张晓芳母子争取到10万元的求助基金,为张晓芳和她孩子解了燃眉之急。


  小施的真诚和无私渐渐扫去了张晓芳母子心头的阴霾,张晓芳开着残疾车来到了二分院,亲手送上了“义词言辨善恶,帮困且残服人心”的锦旗,表达了一个普通受害者对检察官的崇敬!


  情与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了这个目标,新形势下的检察官应该跨前一步,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展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


  施净岚说,能够做好这方面工作的话,便能取得法律、社会、政治三重效果。


  施净岚承办的吴建国因狗屎纠纷引发的命案,或许就是对此的最好诠释——


  2012年5月24日上午,住在底楼的吴建国开门外出时,发现自家后门的花缸里有一堆狗拉的粪便。越想越气的吴建国经过排摸,觉得养了条宠物犬的对门姓钱的邻居家,极有可能为贪图方便,把狗屎丢在吴家花坛了。于是,吴建国捡起狗屎,又把它扔到钱家的窗下花坛内。


  惨案就此拉开了序幕。以后的日子,一堆狗屎就像“皮球”似地在两家的窗台下扔来扔去。平时和睦的邻居成了仇人,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为此,吴建国找到居委会。后来,居委会干部上门调解时,双方当事人家中无人,居委干部见钱某窗下确有一堆狗屎,就默默将它扫掉,以求息事宁人。孰料,吴建国误认为居委会干部无视他的诉求,决定“以暴制暴”。案发当日,双方又为此事激烈争吵。争吵过程中,冲动的吴建国冲进自家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朝钱先生的颈部、胸部以及腹部戳去……因为失血性休克,钱先生死亡。吴建国因此坐牢。


  案件审理结束后,施净岚想,倘若这个仇恨一辈子埋藏在双方当事人心中,很可能会引发新的事端。她决心做一个化解两家矛盾的“老娘舅”。为此,她分别约见了双方当事人的家属。


  化解矛盾,说说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切入口在哪里呢?


  施净岚打出的还是一张“情理”牌。她说,刚开始走访双方家庭时,两家的女主人表现出的是极端的抵触情绪。钱妻哭天喊地,口口声声要严惩凶手、杀人偿命;而吴妻也是一肚子怨气,认为如果钱家有点社会公德,不乱扔狗屎,自己丈夫怎么可能冲动杀人呢?现在丈夫犯了法,已经由法律去惩处了,根本没必要再向王家人赔礼道歉。


  一次次约见双方当事人后,施净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希望两位女主人能彼此换位思考,用柔情化解她们的心结:吴妻愿意倾其所有,对钱家进行经济赔偿。她甚至表态,人死了不能复生,给钱家再多的钱只是换回心灵的一点安宁,她由衷地对王妻说了声“对不起!”


  而钱妻等待的或许就是这声迟到的道歉。钱妻表示,活着的人要好好地生活下去,在接受吴家的经济赔偿时,钱妻还签署了刑事谅解书。


  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为了强化居委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施净岚又撰写一份《检察建议书》,发到了当事人所属的街道居委会,建议居委会针对化解邻里纠纷,适时建立登记、回访、预警和协作制度,避免因普通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


  从施净岚承办这起案件,不厌其烦地展开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到最终化解了社会矛盾,为创建和谐社会给出的具体工作建议,这,也许就是法理情的三种融合之力。


  辛勤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施净岚荣获了检察机关的“二等功”、“未检办案能手”、“优秀公诉庭”等诸多荣誉,今年又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施净岚说,这些荣誉不是一份荣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最大程度地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追求社会公正和公平,这才是受人爱戴、信赖的检察官。


  (注:本文经修改发表于《支部生活》2013年第3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