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所在位置:检察风采
守护在天平两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女检察官风采侧记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蔡富军 曹小航


  如果不是面对面的采访,你不会将她们的职业故事与性别联系起来。她们是检察官群体的一部分,从事与大多数检察官一样的执法工作。公平正义是她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面对面的采访,当你聆听她们女性视角的讲述,在同类的故事里可以体会到差异化的情感体验。如同正义天平在个体心中的不同衡量。砝码之轻重,与个体的情感、履历、判断等息息相关。


  这种差异化的轻重,正是女检察官群体的精彩所在。日前的一个雨天,与市检察二分院的部分女检察官座谈。高逸华、王琍、杨丽平、万春艳等老中青三代人,展现了她们各自的从业经历与生活故事,给笔者不一样的认知与体验。


  对岗位尽职


  每年春节过后上班伊始,50多岁的高逸华都忙于全院第一个干部大会:加强党风廉政勤政建设干部大会。作为监察处处长,她把这个大会作为部门工作的起点,每年制定目标结合推进全院检察工作。同行都清楚,监察处的工作重要而不好做!


  说其重要,与部门职责有关。高逸华介绍说,监察处承担着内部监督的职责。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是从事法律监督职能的司法人员。那么,谁来监督监督者呢?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就承担这一角色。“强化自身监督”是检察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


  说不好做,则是因为被监督总是“不舒服的”。高逸华的工作也曾不被同事理解,甚至遇到反感,但她很坚定地“对事不对人”。在领导的带领下,她通过探索检务效能监察机制等,查找检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的问题,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几年来,她先后组织对本院自侦案件扣押冻结款物管理、制度执行、法律文书规范化制作、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工作情况开展了多项检务效能专项监察。由于工作深入细致,既肯定成绩,也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提出中肯的整改意见,高逸华的工作逐渐从起初的不被理解、抵触,发展为支持配合,有的部门甚至主动要求接受效能监察。


  执着如是,认真如此,理解高逸华离不开她的人生经历。中学毕业后,高逸华在农场一呆就是八年,这份时代的印记磨练了她的意志。返沪后一段时间,她考进了检察机关。九年前,在孩子即将中考时,她爱人因病去世。高逸华没有被伤痛击倒,更加热爱工作和生活,独自把女儿养大成人。“人生很多时候面临选择,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走下去。”高逸华说。


  在岗位上尽职的不仅有资深的“老大姐”高逸华,还有年轻的万春艳。去年,80后的万春艳有幸参与了“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等一系列案件的办理工作,受到磨砺。


  “社会影响大、牵涉人员多,我们有压力,但从未懈怠。”回忆初进专案组时的感受,万春艳爽朗地说。


  “11.15”案件涉及很多建筑业专业知识,不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案情很难理清。万春艳翻看了十几本书中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并条文屡析,逐条和犯罪嫌疑人的违规行为对应起来。这样,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违反了哪些规定、具体到哪一条款,不断明晰起来。整理完大量的法律法规,万春艳和同事们面对的是审查一百多本的卷宗。不但要一本本看下来,还要对其中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讨论,而后能够准确地定性。


  这些大量的工作挤满了万春艳八个多月的时间,以致于她的人生另一大事被无形地“简化”了。专案组成立之初,正是她婚事最忙碌的时侯,因为工作经常加班,周末也很少休息,根本无瑕顾及婚房的装修等事宜。房子里很多东西没买,她就回老家举办了结婚仪式。原来老公策划了很久的蜜月和在上海举办的婚礼仪式,也被她用一句“办完案子再说”挡了回去。


  这样的情况,万春艳有遗憾,也有理解。“分院的公诉人时常面对大要案,事关当事人的利益与命运,不得不慎重尽职。”


  万春艳和高逸华是两代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但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压力,她们都选择在岗位上尽职。这不是惊天动地的抉择,但就在身边。因为靠近,所以真切。


  对社会尽心


  从二审案件检察转到未成年人检察岗位半年,杨丽平的工作内容变了不少,但她内心对于法律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想法从未改变。


  在二审案件检察处工作时,杨丽平因为一个案件,深入关注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一名争吵不休的智障人员,被寄养园两名女护工用毛巾塞住他的嘴巴后不慎死亡。被告人分别被判刑后,杨丽萍不仅走访了要求政府扶助的寄养园,还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完成了《本市智力类重残无业人员养护工作亟待完善规范》的调研报告。同样,对也是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犯罪,杨丽萍也付出了关爱之心和挽救之力。


  被告人小夏犯罪时刚满16周岁,其伙同他人强拿硬要他人财物,又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一审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小夏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杨丽萍审查后,面对这个和自己的儿子一般大的男孩,不厌其烦地启发教育,认为:小夏搭识不良少年,出于意气用事犯罪,所涉犯罪金额较少,具有自首情节,到案后不仅退赔了非法所得,还赔偿被害人医疗费等,具备认罪悔罪表现。据此,她建议二审法院改判缓刑。为积极解决其接受监管和继续就读事宜,杨丽萍与他的父母沟通,并走访了当地居委会、派出所及以前就读的学校。法院最终改判小夏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小夏又回到学校读书了。杨丽萍没有放弃,每月定期回访,联系了社区民警、帮教社工等与小夏促膝谈心。小夏感激之余,表示重拾生活信心,不负社会的帮教和挽救。这让她感到无比欣慰。


  在部队时,杨丽平是医务工作者。但她喜欢法律,觉得正义天平的光芒比医院更能救助弱者。于是,她自学了法律专业本科,后如愿专业到检察机关。兴趣推动她的学习热情。几年前,杨丽平还自学了心理咨询师,关注青少年犯罪发展方向。未曾想,自学在转岗后派上了用处。心理咨询知识,帮助了她和未成年人进行良好沟通,并可以完成适当的心理疏导。


  与转岗不改初衷的杨丽平不一样,王琍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检察机关工作,还先后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她现任民事检察处处长,该部门除办理抗诉案件之外,大部分工作是通过息诉工作,让申诉人接受法院已生效的裁判。这些案件多为动拆迁、家庭财产分配、相邻权纠纷等,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做好息诉工作对缓解社会矛盾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位女检察官在审查俞某医疗纠纷申诉案时,发现原审判决并无明显不当,但考虑到该案是医患纠纷,属社会热点问题,处理不慎可能会扩大矛盾。她围绕争议焦点,精心制作息诉预案。王蜊得知,与她一同接待答复了俞某,悉心解释了法律条文的正确含义及其申诉未获支持的原因。经过一番充分的说理和耐心的疏导,原本情绪激动的俞某语气慢慢平静,接受了审查意见。她们还发现医院遗失患者病史也有一定错误,遂敦促医院尽快完善病史保管。


  作为人大代表,王琍始终关注社会管理、关注公众疾苦。她针对本市协保人员待遇低、生活困难的状况,与其他人大代表共同呼吁并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推动了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本市协保人员的生活补助金,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针对松江大学城附近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现象,她提出改善建议,目前已安装转向灯,减少了事故发生的频率。


  民检处是年轻的团队,检察干部平均年龄33岁,多为从家门、校门直接到机关门的“三门”青年,为了增加他们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处长王琍带队与共和新路街道开展互动。年轻检察官们定期到街道开展法律咨询,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经过与社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青年检察官们的作风转变很大。”王琍介绍说。


  社会不是陌生的客体,而是由连同自身在内的一个个主体组成。科班出身、从业近30年,王琍庆幸自己的成长与上海的法制发展同步,可以一直看到行业发展的良好愿景;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上海国际化的城市文化中,她的开放、包容与平等,让女性有好的环境、好的平台。


  这份守护与幸运属于王琍,也属于她所在的女检察官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