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都市优势 助力旅游经济
国庆刚刚过去,不少市民选择好好利用难得的长假外出旅游,上海居民的高出游率已经与发达国家相若。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方面早已让全球瞩目,相比较之下,在旅游方面还并未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本期“两会智库”选用与上海旅游开发相关的提案建议,寻找上海旅游发展的新思维与新模式。
力推文艺旅游概念 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提案方 厉震林 上海市政协委员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背景情况
2017年12月1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上海文创50条”),提出激励创作、鼓励演出、繁荣市场,推动全市演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问题及分析
上海文艺旅游是亚洲演艺之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1.上海著名夜间文艺旅游项目。上海的文艺演出可以培育成为都市夜间旅游的新产品。在国内外都市旅游中,文艺演出往往是都市夜间旅游的重要产品,是各个旅行社重点推介的拳头产品和个人自助旅游的必游项目。目前,上海的文艺演出虽然也有外地旅客观看,而且推出了轰动全国的大型文艺节目《时空之旅》,但是,上海文艺演出的绝大部分观众仍是上海本地观众为主,而一些外地游客在上海夜间又觉得无旅可游。这说明上海文艺演出的夜间旅游项目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有需求,有潜力,有效益。
2.文艺机构旅游项目。文艺机构旅游可以培育成为一个旅游的新热点。文艺机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非常神秘而又充满浪漫气息的,尤其是一些文艺爱好者对于文艺机构是颇为神往的。文艺机构特有的艺术氛围以及浪漫气息,使文化爱好者深深陶醉,流连忘返。这存在一种旅游商机,有着供需双方的共同诉求。开发文艺旅游,通过游客参观和参与文艺活动的过程,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也可以增加旅游单位和文艺单位的经济收益。
建 议
1.上海文艺和旅游主管部门成立一个联席会议,共同规划上海夜间文艺旅游项目的发展,建章立制,共同培育上海夜间文艺旅游市场。文艺主管部门应该制作和扶持一些大型的能代表上海、国家和国际水准的大型文艺节目,加强宣传包装,以自身的高水平、高水准以及海派风情,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旅游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引导旅行社,将上海文艺节目纳入夜间旅游市场,积极规划、推广和运作。通过策划和打造,努力成为上海夜间文艺演出的品牌产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上海旅游新标志产品。
2.上述上海文艺和旅游主管部门的联席会议,牵头旅游企业和文艺单位进行策划,推出文艺旅游的线路及其产品,并在媒体上进行传播和宣传,扩大文艺旅游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文艺机构在不影响正常的文艺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对原有的文艺排练厅等空间透明化,例如文艺院团的排练厅和艺术院校的排练教室,靠走廊一边的墙壁可以采用落地玻璃,游客在参观文艺单位院落、建筑、博物馆、陈列厅、剧院等以外,还可以参观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的排练活动,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幕后”活动。文艺机构还可以开发“周末游”的产品活动,游客可以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亲自参与艺术创作活动,体验一种艺术创造的快乐。文艺旅游还可以与文艺演出结合,游客在参观结束后,晚上再观看白天参观过的文艺单位演出,票价可以计入旅游费,或者打折售票。
时代最前沿:健康旅游
提案方 朱同玉、肖堃涛、叶强、傅国庆、王建平、李锦军 政协委员
背景情况
健康旅游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格局逐渐形成,涌现出一批健康旅游集聚区和特色品牌,如美国的重症医疗、日本的健康体检与癌症及心血管治疗、印度的心脏手术以及韩国的医疗美容等。据斯坦福研究机构数据,全球医疗旅游增速是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则预测,至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列第二,两者相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
问题及分析
我国国家政策层面,健康旅游正引来推进发展的空前利好时机:1.2017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健康旅游服务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转化,提高我国健康旅游机构在国际相关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日深,沿线国家往来交流也日益频繁,将大大促进国际医疗合作、加速国际保险对接、刺激健康旅游的增长;3.国家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4.中国政府正力促消费转型升级,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引导消费从海外回流至国内。上海具有得天独厚发展健康旅游的基础和优势:都市娱乐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实力雄厚、中医药领域有特色等。早在2010年,当“医疗旅游”在绝大多数国内城市还只是个新名词的时候,上海由世博会产业促发,已经将之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上海现已建设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两大核心平台。
但目前,上海扮演更多的还是健康旅游输出地,从产业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来看,健康旅游产业现仍处于蓄势待发阶段,产业能级还有待提升,发展面临障碍和瓶颈。
建 议
综上所述,现提出促进上海高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1.明确战略定位,制订上海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尽快明确上海发展健康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总体部署和实施路径,制订上海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把原有规划中涉及健康医疗旅游的内容进一步做实做细。建议上海可以大型知名医疗服务机构为依托,发展大病、重病综合治疗类医疗旅游为主,以知名中医和大型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为依托,发展慢性、疑难病中医医疗服务为辅,吸引境外商旅客人为主,境内高端游客为辅,力争在若干年内成为国际健康旅游中心城市,行业发展的标杆。
2.整合既有资源,打造上海高端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厘清健康旅游发展脉络与趋势,趋利避险,充分发挥资源与优势,实现既有资源的协作互补。建议上海结合健康旅游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配合上海总体的战略布局,利用好上海迪士尼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张江科学城、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充分利用好崇明生态岛、郊野公园等上海自然资源等既有优质资源,借鉴国内外特色旅游品牌综合配套服务的开发模式,建设高端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集聚示范作用,为产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聚焦产业体系,构建上海健康旅游服务链和监管机制。健康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发展项目,需要考虑医疗资源、旅游资源、交通通信条件、环境因素等。建议上海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构建健康旅游完整服务链,强化顶层设计,从准入体系、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制定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有关政策之间的衔接联动。
4.结合上海优势,树立具有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发挥优势,构建具有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观光等多元化、有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树立上海的品牌特色。建议可采用三步走方针:第一步,首先着力推动中医药和牙科等临床科室向外拓展;第二步,利用上海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特长,开展面向境内外游客的相应诊断和治疗;第三步,发展国际尖端医疗技术,开发针对重大疾病的全新药物,展现“人无我有”的终极优势,吸引全球健康旅游高端优质客源。
5.加快高端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的开发和深度推广。推广高端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将有助于促进更多高端险种与上海高端医疗服务组织签约,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患者到上海来健康旅游,加快上海健康旅游服务相关产业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目前,健康旅游服务市场需求多种多样,且不断涌现,需要以更高的标准定制、开发高端保险的种类、服务方式,与之配套的保险产品也需要深度推广。
6.构建适应健康旅游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健康旅游服务水平,上海不仅要拥有数量充足的人力资本,还要保证这些从业人员质量高、适宜于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在培养高技术的医生、护士、研究人员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化的管理者(拥有商业学位、擅长多国语言等)的引进、挖掘和培养。
上一篇:
“吃掉”油污的细菌
|
下一篇: 外卖餐盒的环保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