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报道 >  制定地方性法规 细化垃圾分类

制定地方性法规 细化垃圾分类
时间:2019-01-16


/仲颖  图/小野

 

 


分类标准:怎么分还要更加清晰

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源头基础,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又是关键因素之一。条例草案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然而生活中由于垃圾种类繁多,具体到每一类该怎么分,还有诸多疑问。

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健生提到,“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现在主要是居家养老,老人有小病的话可能就在家里吊盐水,这里面就必然产生针头等医疗垃圾。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医疗废物不能和有害废物等放在一起,像这种类型算不算生活垃圾?如果算生活垃圾,它和有害垃圾又不能混装,这一块怎么考虑?”

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魏伟明发现不少老年人还不懂生活垃圾怎么分,“我住的小区原来楼道里放一个垃圾筒,最近是放了两个,上面写着干垃圾、湿垃圾。因为家里有老人,我就问分了没有?他说目前为止不知道怎么分。”

“那天我们调研的时候,强调大骨是干垃圾,条例草案把肉类碎骨放在湿垃圾一类,我们现在要了解四类垃圾到底包括什么。”如何让市民分得明明白白?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袁雯建议,“细化分类标准。分类应该是这次立法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要有更多的篇幅、更加细化的内容,只要可能产生的都应该放在里面。”

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周丙辉对袁雯的建议表示赞同,“我建议生活垃圾具体分类目录应该先出来,这个要更加细化,刚才有委员说的大骨头、小骨头怎么分,如果按照现在的四类标准还是不够清晰,我建议标准先定,技术先行。”

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赵福禧建议,“多做一些示范标识,这样大家就知道怎么分,现在我注意到只有垃圾桶上有标识。”

 

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

细化分类标准的同时,与会人员还提出要进行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道为什么要分?怎么分?

“生活垃圾分类天天碰到,并且有一个长期的习惯和对垃圾分类整个长远发展科学的认知过程。”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高德毅提到要逐步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如何提高人们垃圾分类的素养?委员们认为要重视教育和宣传在立法中的作用,“比如说立法中可能还要多体现和强调如何宣传、教育和普及,甚至从幼儿园的小孩子就开始教育,要和教育系统有衔接,在课本中或者是学校相关的教育里体现,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个很重要……”赵福禧表示。

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林杰建议生活垃圾分类除了进课堂之外,还应该进教材。“前一阵子在新闻上看到民国时期大家编的小学生、幼儿园教材,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讲得非常清楚。小孩子一进学校怎么做,讲得非常简洁明了。所以一定要进教材,相关的部门要进行相关的统筹。”

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金宏伟提及自己在国外的经历,“两个月之前我去以色列,看到每走几步就有一个投放塑料瓶的装置,像这样都不需要太多的宣传和教育,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个垃圾应该往哪里投放。”金宏伟建议,“宣传中,除了教育系统、文字宣传、媒体宣传这些方式手段之外,还要有实实在在让每一个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能够直接看到、直接感受到的内容。”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老旧小区如何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仲颖

 

 

 

二次供水是将城市公共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给用户。当前上海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主要采用传统的水池、水箱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供水水压的需求,但是却容易带来二次供水污染,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如何提高二次供水水质,防治原水污染的发生?上海市人大代表时筠伦建议建设二次供水一体化管理平台,并通过在线二次供水动态水质监测网络,全方位监测居民用水水质情况。

 

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水质受影响

二次供水是城市居民小区最主要的供水方式,也是居民用水最直接的环节。目前,二次供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地下室加压泵将水送至楼顶的水箱,然后再自然流入用户家中;另一种是市政自来水,首先流至小区地下室的不锈钢水箱中,然后再通过恒压供水设备加压到用户家中;再有一种是采用无负压的供水设备,直接从自来水管道加压将水送至用户家中。这也是目前最卫生安全的一种供水方式。

在调研中,时筠伦代表发现,上海老旧小区主要使用水箱和水池储水的方式,二次供水水质不容乐观。“早期有部分地下水池和楼顶水箱在设计时,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为了保证消防供水,使得储水容器容积过大。”他表示这样就使得水在容器中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二次供水水质。另外,还有部分储水设备进、出管道位置不合理,造成水箱出现死水区。

除了储水容器过大之外,位置选择不合理也造成了污染的发生。“有个别水箱近距离内有污水管道和杂物。还有的储水设备上方为停车场、机房等,导致结构变形错位,污水油污渗入水箱。”

另外,水箱在长期使用后,内表面涂层剥落,水泥砂浆抹面中的有害物质渗出,也是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一大因素。

 

建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控水质

如何改善上海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水质?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本市开展了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工作,20162018年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连续三年被列为市委督办、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17年年底,本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总量约1.75亿平方米,郊区老旧小区住宅总量约4500万平方米,2018年年底将基本完成二次改造工作。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对于防止二次污染,提高供水水质发挥了积极作用。时筠伦代表表示,保障用水安全还需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他建议建立二次供水一体化管理平台。“可以合理设置服务站点,各服务站点与供水企业、卫生监督部门联网,针对二次供水工程中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水质保障等重点问题,24小时监督、受理供水用水问题。”时筠伦代表提到,目前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体系主要是市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卫生监督检查,一般以半年为期,对水池、水箱等设施进行检测,确保用水安全。但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者二次供水设施附近有改造施工等情况时,半年一次的抽检不能全方位体现居民每天的用水水质情况。

因此时筠伦代表建议,“建设在线动态监控系统,通过动态的水质监测网络,管理者可以了解小区居民用水水质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供水设施是否造成水质二次污染,供水设施维护服务是否按时按量完成。”

时筠伦代表还表示对水池和水箱要进行规范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既要按照规范,还要了解城市供水的基本情况。不仅要考虑用水量的要求,还要考虑不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水池、水箱大小既要适应安全供水的要求,还要在水池过大时,考虑设置防止水质恶化的有效措施。

 

本市将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平台

据了解,上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后,供水企业将逐步接管并实施日常管理。针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本市将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明确供水企业和物业企业的管理界面和职责分工,同时要求供水企业建立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远程监控和日常运营,逐步提升管理能力。市供水管理处也正在建立小区内“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目前,12个小区的监测点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对于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等内容,上海市住建局会同市水务局、市政工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正在研究编制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予以进一步明确,使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运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