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质生活 > 城市之光—2022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会开幕

城市之光—2022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会开幕
时间:2022-09-29



 

2022年9月25日,“城市之光——2022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在上海喜盈门开幕。此次博览集结了中国当代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七十二人,作品三百余件,许多重量级作品首次公开展示或亮相上海,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以最全面的艺术面貌、语言、风格、观念相聚魔都,为上海公众带来最全面的当代雕塑装置发展面貌。此次博览由上海喜盈门主办,总策划宣一氢,策展人李晓峰,学术支持贾方舟、陈孝信、王林、刘淳、孙振华、杨小彦、王端廷、杨卫

B9EDB4E7-2CF2-4817-B23A-F1D153DA4859.jpeg

 

开幕仪式上,上海喜盈门副总经理/云艺术中心负责人杨蕾、策展人李晓峰、“设计99”创始人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理事黄柏元、参展艺术家代表陈志光、批评家代表贾方舟分别上台致辞。

 

论坛也于开幕当天同期举办主题为商业时代的艺术表达》,共分三场第一场由著名批评家刘淳主持兼评议,嘉宾为著名艺术家李占洋、张松涛,上海赫司毕邑设计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 “设计99”创始董事于云川,著名批评家王端廷第二场由著名批评家孙振华主持兼评议,嘉宾为著名艺术家陈文令、史金淞,上海隐上空间设计创始人 “设计99”创始董事黄士华,著名批评家王林;第三场由著名批评家杨卫主持兼评议,嘉宾为著名艺术家古原、郭继锋,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设计99” 独立董事蒋缪奕先生,著名批评家陈孝信。

对于此次博览艺术批评家贾方舟从三个角度阐述了观点第一艺术与商业清朝中期扬州八怪的崛起便与扬州繁荣的商业分不开此后铁路的出现及水路的通达促成了国际大都会上海海派绘画也是由商业促成的因此商业对艺术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第二艺术品与商品早在1985我就提出艺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艺术化艺术品转化为商品这一中间环节便是由画廊博览会拍卖会经纪人等商业体的从业者完成没有这个层面艺术品便无法转化为商品第三此次博览策展人李晓峰将美术馆和博物馆中十分严肃的艺术带入到商业空间这一行为本身便是一种创造这其中体现出一种新的诉求即艺术品如何在特殊空间内实现和商品的融合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商品

 

艺术批评家陈孝信表示不同于美术馆和博物馆内的展览这次博览位于商业空间体现出展览形式的多元化艺术走入商业走入大众更加充分地发挥着它的责任和作用尤其是对那些不曾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观众来说这次博览为公众创造了一次与艺术不期而遇的机会另外在商业空间内展品要尤其注重分离空间调适展品和空间的关系这一点对策展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参展艺术家李占洋就三点展开了论述第一,美育大众。五年前我跟策展人李晓峰在大理喜洲时,曾问他什么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带宗教”?他当时还一愣,记得我们讨论很久。我对“美育带宗教”的理解就是艺术与大众最紧密的连接;今天李晓峰策划的《城市之光》公共艺术展就把美术、艺术放到平常百姓都能够出入的商场,跟商业结合,这就是一种美育带宗教,这个结合非常好。第二,从敦煌到上海。疫情之下,我们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又在大上海相聚,举办这个开幕和论坛,真是不容易,我觉得就是一种奢侈,我们正在过奢侈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这个展览能够举办本身就已经成功,我们能来上海就是一种奢侈。第三,晓峰善于打擦边球,李晓峰已经搞了多次这样巨大型的展览,他曾经跟我解释说:“我其实在打擦边球”,在非常复杂的社会情况下,非常不统一的价值取向下,还能搞这样包容万象的大型展览,如何坚持自己的艺术立场?如何表达当下的状况?如何才能在公众下展示自己的理想、展示自己的想法?如何把事情做成?我觉得李晓峰本身是一次案例。

 

诗意追求 打破艺术生活边界

 

作为与上海公众共生的大型商厦2015年成立时上海喜盈门便致力于整合艺术文化通过自身平台加强公众与艺术的联结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作品感受艺术文化魅力的体验平台作为建材家居远东第一名品商厦,在落成之年上海喜盈门便为艺术留下了宽阔展陈空间同年第一届“城市之光——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成功举办成为公众进入雕塑装置艺术的又一新晋入口

 

“城市之光——2022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包括了一个名为“再生”聚焦生态环保的主题展;赞美生命的“生灵”、传扬东方美学的“怀远”两个专题展;命名为“异境”、“酱紫”、“颜色”、“日子”、“惊蛰”、“世界”、“众生”、“理想国”、“神话”、“传奇”、“未来诗学研究”、“春”的十二个特别展;一个名为“蝶变”的特别艺术项目;一个名为“艺术绿码”的艺术衍生品专区;以及主题为“商业时代的艺术表达”的开幕论坛。

 

十八个关键词展开的十八维度所呈现的是艺术与商业共生同行在的十八条路径,既全面展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新创作成果,也特别展现出策展人梳理中国当代艺术景观的良苦用心。为了加强艺术与公众的情感链接相较第一届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此届博览更加有的放矢地全方位融入喜盈门甚至直接嵌入商铺中这使得此次博览更像一个别样的艺术大展,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综合艺术、跨界艺术、数字艺术波普艺术流艺术与产品、商品、名品、奢侈品共处共存中,消除了艺术与商业的隔阂,也拉近了商厦与美术馆的距离商厦变成美术馆,品牌中心成了艺术殿堂,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被彻底模糊公众行于商厦如同在生活中无意间走入艺术花园与美妙作品不期而遇

 

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消弭也暗合着多元文化日趋混同的当下语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商业的交融正为社会和艺术带来更多元更为鲜活的强劲力量于是,艺术步入这样的商厦,场域意味深长。遍布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所有公共空间的“城市之光”艺术展品,规模空前与商业交融,与商品零距离对话,共建城市文明的当代艺术景观与文化生态

DDABECDC-C0A0-409D-B334-BB322600F2BE.jpeg

      




 

聚焦生活 东方美学的当代叙事

 

此次博览呈现出几个至关重要的面向——一方面接续中国传统美学发展脉络将其纳入当代策展逻辑之中呈现中国美学的延展性另一方面着眼当下社会议题以超广的视角观照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自然环境以及后疫情时代下的生活等命题接续传统关怀当下上海喜盈门以商业机构的身份呈现着自我别样的艺术视角与表达

D5B39558-2552-4D12-B14C-C8F8CDB8125C.jpeg

 

两个特别展“生灵”“怀远”分别将视线聚焦在生命和远方前者通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看方式胸怀天地造化于方寸之间呈现生命卷舒的运动之道感受生命的激越与志美后者则抓住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理念以超越物质与现实的方式引领人们在对远的静观中体验大化流衍的节奏

 

十二个特别展中“惊蛰”“未来诗学研究”、“春”都是对中国美学探究的延续。惊蛰,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万物萌发;未来诗学研究在永恒的岁月流转中于心灵田园存有一种诗性春阳抚照,万物滋荣,充满活力,以盎然生意于焦躁的当代环境中获得一份向上的动力

 

第二届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对文化性的探讨是多维度的“异境”打造不同于现实语境的奇幻梦境理想国”为公众构建得以休憩的桃花源“神话”将人们引向远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臆造及对神秘力量的探求传奇”则指向对人类力量的无限延伸所通达的无可预测的境地的感受之中

 

物质消费与环境保护是如今炙手可热的社会议题也是人类居住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建材家居远东第一名品商厦,上海喜盈门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在此次博览的主题中“再生”聚焦生态环保的主题展带观众纵览雕塑装置领域中艺术家基于环保创作的整体样貌

 

此次博览位于上海喜盈门——一个与公众生活共生长的场域因此在策展理念和展陈设置中公共性是其考量的主要方面在十二个特别展中酱紫”“颜色”利用当今网络环境下的流行术语将公共性嵌入到艺术传播的链条中使公众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感受艺术趣味而在“世界”、“众生”单元,博览又聚焦于普世命题在对全人类的关怀中获得一种人性底里的启示

 

展览特别艺术项目“蝶变”使得展览在一种文化嬗变的意味中获得逍遥自在“艺术绿码”以调侃幽默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此外论坛“商业时代的艺术表达”将从商业与艺术的关系对这一主题进行学理的阐释

 

不同向度不同表达上海喜盈门塑造着自我的艺术生态也为公众敞开了一扇走入雕塑装置艺术的新的大门

 

据悉此次博览将持续2023326


 

展览信息

城市之光——2022上海城市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博览

展览时间2022925日至2023326

博览总策划:宣一氢

博览总监:杨蕾

博览主管:李文奇、严伟洪

策展人:李晓峰

学术支持:贾方舟、陈孝信、王林、刘淳、孙振华、杨小彦、王端廷、杨卫;

参展艺术家(72人):

向京、焦兴涛、唐勇、李占洋、彭汉钦、王韦、尹代波、陈铖、龚吉伟、陈长伟、戴耘、杨光、梁永标、蔡江南、杨彧、陈志光、陈文令、史金淞、张嵩焘、张铭喧、方阳、陈晓春、邢开、苗鹏、王中乐、姚艳玲、郭继锋、张有魁、金善珍、郅敏、陈辉、林惠兴、李圣增、赵凯、谭勋、刘颖睿、黄文智、刘军、刘佩健、王凯、霍波洋、陈连富、朱鹳茹、杜鹏、林岗、古原、杨冬白、刘建华、罗小平、翟庆喜、韩子健、袁侃、林森、朱勇、邱加、陈剑生、庞海龙、郭志鹏、李立宏、李乾煜、唐音、王琳、曹景宇、应晶晶、杨佳铭、任斯蒙、张宁、陈伟坤、南溪、黑月、计文于、赵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