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逐渐渗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每个角落,产生于各行各业......同样地,在检察院,检察官们每天敲击键盘亦产生海量的数据,而机遇也蕴藏其中。
如何才能让数据更加精准,更少误差,更好地服务决策、反哺办案、赋能发展,如何“擦”出数据治理现代化的火花?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找准了新路径——运用“数据+”思维强化检察数据治理辐射效应。今年以来,嘉定区人民检察院将数据治理工作置于全院工作中统筹推进,加快构建全面高效的检察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应用层次,着力推动业务数据治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道“关卡”常态督查,强化“数据流”全面管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检察业务数据是检察业务分析的基础,如果数据失真,那分析研判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只有高精准度的数据才能有效反映出检察业务工作现状,才能通过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服务办案实践。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把好数据“入口关”,优化“嘉定检察规范执法大数据预警预测监管系统”校验规则,实现对40余项指标自动抓取,通过寻找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数据与文书之间的差异性等进行数据逻辑“碰撞”,准确定位数据错填、漏填,确保受理前端信息填录“零差错”;把好数据“流程关”,用活跨系统“大数据”核查,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与档案登记、涉案款账户银行流水、涉案物品共管平台物品信息登记等不同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比对,及时发现并解决业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把好数据“监管关”,成立院数据治理督察小组,定期对案管通报问题、统计信息自动化校验工具发现和推送问题整改情况等开展专项检务督察,对所有数据瑕疵逐一核实修正。
两支队伍双管齐下,打好数据精细化管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对检察业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检察业务数据的深层次应用,日前,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了数据分析师、数据管理员两支队伍并出台《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数据分析师、数据管理员队伍管理办法》,以“数字准、情况明”促“责任清、工作实”。检察数据管理员队伍加强数据源头把控,担任“数据质检员”,进行数据审核、统计、督促修正,确保检察数据真实、规范。数据管理员由各业务部门主要从事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操作的工作人员担任,负责审核、统计本部门业务数据,定向接收、反馈数据治理职能部门提供的普遍性不规范问题提示,督促办案人员修正。检察数据分析师队伍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担任“数据化验员”,进行检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研究、评估和预测。检察数据分析师队伍主要由资深检察官担任,平均从事检察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对检察业务数据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定期分析各项业务数据变化原因、研判业务发展趋势,并形成业务数据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对策建议,引导实现数据驱动管理、服务办案、辅助决策。
一方应用研究“试验田”,领航未来共享数据治理成果
大数据时代如何打造“检务大脑”?大数据如何更好服务检察产品?“上海市检察机关业务数据应用研究基地”在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揭牌成立。数据应用研究基地由市、区两级检察院和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律大数据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围绕数据治理和应用试点开展创新实验,打造成为全市检察业务数据应用的孵化器、试验田,为全市检察业务的决策和指导提供重要参考。通过深化检校合作,实现数据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互通、互动,共同推进数据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展,助推“智慧检察”进一步发展。未来,研究基地还会积极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在现有数据管理基础上,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与相关司法行政部门联动,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研判,探索数据应用需求和应用场景,使检察数据更丰富、更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