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检察动态
 
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聚焦三分院推动高铁安全立法工作!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21年02月02日
 
 
         

日前,三分院召开“让高铁在法治轨道上安全运行”集中采访座谈会,市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及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受邀参加。会后,各主流媒体对上海铁检机关“维护高铁沿线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推进高铁安全立法进行了多角度报道。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在7个月前,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七部门联合发布了《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而这两部法律的催生,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铁检分院)开展的“维护高铁沿线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密切相关。

立法的呼声:监督活动面临堵点和痛点

2016年11月30日,上海铁检机关“维护高铁沿线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在长三角3000多公里的高铁沿线全面铺开。

4年多来,两级铁检院对高铁沿线安全隐患进行滚动排摸,对相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及时依法立案、督促整改,共制发检察建议100余份,与地方政府、铁路企业、铁路监管职能部门一道共整治各类安全隐患400余处,形成了惩治与防范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铁路安全保护体系。2017年4月,原高检院铁检厅将上海铁检机关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然而,随着“专项监督活动”的深入,法律规范供给不足越来越成为监督活动的主要堵点和痛点:一些隐患的管理职责法定边界不清,成为相互推诿的借口;铁路部门有责无权、无手段,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执法行为缺乏明确授权,管理整治靠运动式,缺乏长效机制;新类型隐患层出不穷,原有法律规定适用难……

立法,建立健全一个与高铁快速发展相适应,与城乡建设协调一致的高铁安全法律规范,已经越来越迫切。

立法的实践:历时三年草拟立法建议

2018年5月,徐燕平检察长调任三分院后,敏锐意识到高铁沿线监督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关系群众生命健康,要继续深入推进,并将之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办案的同时注重总结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建章立制,用法治手段为高铁安全建立坚实屏障。

2018年8月,徐燕平检察长牵头召开了首次维护铁路安全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联席会议,提出“要尽快推进《上海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立法建议稿落地,从法治层面维护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行安全”。

同月,三分院与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联合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完成《铁路检察机关开展高铁外部环境安全风险防控检察监督的实践与法治化制度构建》课题。课题调研组还参考了其他省、市的地方性法规,结合上海实际,撰写了《上海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立法建议稿。

与此同时,三分院先后向市检察院、市委、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议,建议加快制定上海铁路安全地方性立法

11月16日,三分院协同铁路上海集团公司和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举办维护高铁沿线安全“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17名市人大代表乘坐高铁实地视察调研铁路外部环境安全,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并再次提出立法建议,呼吁从法治层面解决铁路运行隐患。刘正东等人大代表高度重视,共同联名将高铁安全立法作为2019年1号代表提案向市人大报送。

久久为功,终有回响。2019年1月,《上海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规定》建议稿被列为2019年度上海市人大重点立法调研项目。

此外,为在更高层次上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立法和制度供给,三分院于2019年6月,向最高检报送的情况反映引起高度重视,2020年,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七部门联合发布了《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为推动国家层面高铁安全立法提供一定借鉴。

在短短三年间,三分院协同铁路企业草拟立法建议稿,开展专题“检察开放日”,制发维护高铁沿线安全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专刊22期,向上级报送情况反映14期,其中8期明确提出立法,持之以恒推动了地方乃至国家立法。 

飞驰的高铁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守护铁路安全,铁路检察机关从“千头万绪”“多方协调”到“持之以恒”“终入佳境”,在整个过程中,三分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揪心事和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从个案到类案,从集中整治到推动立法,不断深入拓展检察职能,勇于破圈,始终坚持以无畏精神推动高铁治理的法治常态化,为在法治轨道上提升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贡献了自己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