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检察工作报告
 
2014-2018年度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白皮书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19年05月05日
 
 
         

4月25日下午,“2018年上海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了《2018年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14-2018年度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白皮书》。

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龚培华通报了《2018年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胡春健介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副检察长谈信友发布了《2014-2018年度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白皮书》。

12014-2018年全市检察机关侵犯著作权罪案件基本情况和特点

案件受理情况

2014年至2018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著作权罪审查逮捕案件26件39人,批捕25件38人,批捕率97.4%。受理侵犯著作权罪审查起诉案件59件106人8单位,其中以侵犯著作权罪起诉39件67人8单位,案件起诉率66.1%;相对不起诉5件6人,存疑不起诉1件2人;公安机关撤案13件30人。无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犯罪主体特征: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主体“高知化”

犯罪对象特征:集中在文字作品和计算机软件

权利人特征:集中在两家大型企业

行为模式特征:多元化、新技术凸显

犯罪手段特征:犯罪链条长,多依赖第三方服务平台,新类型犯罪不断出现

案件判决刑罚情况

已判决案件33件54人6单位,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共计36人,占比66.7%,缓刑35人,占比66%,平均非法经营额77.5万元,平均判处刑期一年九个月。

2根据案件查办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五大建议

确立适应侵犯著作权网络犯罪的刑事司法证据规格,统一证据标准。为更加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应确立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网络犯罪的证据规格。

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平台机制。继续加强与市版权局、文化执法总队等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对网络游戏等计算机软件、网络爬虫等技术工具不规范开发与应用、服务器租赁管理行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范管理。

优化著作权社会服务。加强重点企业调研工作,推动广告联盟行业加强自律。

加大著作权保护宣传。克服“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