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检察工作报告
 
2020年三分院办理走私犯罪案件检察工作报告
 
来源:办公室    日期:2021年05月31日
 
 
  

5月31日下午,三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度三分院办理走私犯罪案件基本概况,发布《三分院办理走私犯罪案件检察工作报告(2020)》,并向社会公布了一批走私犯罪典型案例。

2020年办理走私犯罪案件概况


2020年,三分院受理走私犯罪审查批准逮捕案件共计100257人。经审查,对93245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受理走私犯罪审查起诉案件共计176442人。经审查,对149419人提起公诉。


办理的案件中,单位犯罪45件,同比上升25%,涉案单位多为民营企业。重大有影响的系列走私犯罪案件同比上升33.33%。偷逃应缴税额在1亿元以上的案件共4件,法定刑在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的走私犯罪案件共计3288/单位,占比18.18%。较去年相比,自首案件、适用认罪认罚案件较去年大幅提升,同比分别增长22.69%76%。被判处缓刑的共计171人,缓刑适用率为36.77%


走私犯罪案件的现状及趋势

 

犯罪对象呈多元化、拼装化趋势,笑气老爷车等货物成为新的走私犯罪对象

2020年,成品油、白糖依旧是主要走私犯罪对象,但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走私冻品、煤炭等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案件呈上升趋势。此外,还出现了走私笑气、集成电路、老爷车、出口茅台酒、香烟、电子烟等新类型犯罪对象。在走私形式上,与往年走私单品种货物不同的是,2020年查获的走私货物更多地体现出了冷冻肉制品、固体废物、普通货物等多品种货物拼船、拼柜、混装的现象。


逃避自贸区、保税区海关监管的案件数量较多

2020年,三分院办理涉自贸区、保税区走私犯罪案件共计7911324单位,多为自贸区、保税区内的缉私分局侦办案件。涉自贸区案件呈现出单位犯罪为主、团伙作案、数额巨大的特点,作案手法主要表现为:将未向海关如实申报核销的保税货物夹藏在已申报的货物中偷运出区,也即少报多出


涉跨境电商走私案件增多,且均系多单位、多环节的共同犯罪

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利用跨境电商优惠政策的走私犯罪也随之出现。该类涉跨境电商走私案件的主要作案手法是国内货主与跨境电商平台相勾结,以伪报贸易方式、骗取优惠税率的方式走私货物入境。与一般走私案件中犯罪主体主要为货主、报关单位不同,涉跨境电商走私案件需要货主、揽货人、电商平台等多环节的分工配合,均系多单位、多人的共同犯罪。


部分走私冷冻肉制品、固体废物等案件涉及公益诉讼线索

未经检验检疫的走私冻品生产过程、运输环节、产品质量等均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走私冻品、固体废物的体量较大,处置不当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重大风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针对这类涉及公益诉讼线索的案件,三分院办案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联合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调查、研判,依法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远洋货轮船员走私香烟、红酒等案件多发

为保障国际航线货船长期航行中的生活所需,国际航线船舶以及船员在境外享有一定的购买免税生活物资的额度。船舶上的生活保障物资用途特定,未经申报不允许携带下船。但一些货主为利益所惑,与船员共谋,委托船员利用跟船出境的工作便利,从境外购买美国万宝路香烟、红酒等货物后随船携带入境,通过小船接驳或者车辆夹带的方式私自偷运出海关监管区后销售牟利。2020年,三分院受理了10余起远洋货轮船员系列走私案件。


办理走私案件检察工作情况

 

巩固捕诉一体成效,打击走私犯罪精准化

一方面,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督促取证、逮捕全面化审查等方式,发挥检察机关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减少案件后续退补、延长情况,降低案件比。另一方面,发挥集中管辖走私犯罪案件的检察职能,集中力量办理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大要案 ,严厉打击非设关地成品油、白糖、肉类冻品等重点商品海上绕关走私犯罪活动及各种新类型走私犯罪案件,实现了对各类走私犯罪的精准有效打击。

 

落实主导责任,推进办案机制制度化

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收案、提审、结案等工作细则,增设远程电话讯问设备,实现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加强对外协作配合,会同长三角地区五地缉私局、检察院、法院相关业务部门签署《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缉私司法协作备忘录》,与三中院等联合创设长三角生态法治微信公众号,持续推进长三角生态法治建设;与三中院、海关缉私局、海警局签署《关于服务保障临港新片区建设加强反走私工作的意见》,建立法治工作平台,服务保障新片区建设。强化检警协作机制,在上海海警局设立派驻检察官办公室,与上海海警局在海上刑事犯罪打击、海洋行政执法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新型良性互动的检警大控方格局。

 

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维护营商环境法治化

加大清理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力度,建立专人负责挂案清理工作机制,其中民营企业走私镁矿石的撤案监督案例获评“2020年度上海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例提名奖。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注重挽救和惩罚的平衡,依法合理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强制措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推进认罚举措落到实处。

 

着力反走私综合治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重源头治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和相关法律风险制发检察建议,获得相关单位重视并予以整改。如在《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出台后制发了上海市首例向异地制发的检察建议,有效探索向异地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的实践操作路径,推动解决检察机关异地履职难题;制发的关于码头行业反走私综合治理的检察建议,获评上海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在宪法日等特殊节点,依托案件信息公开网、微信微博平台及其他公众媒体,集中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拓展法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公民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