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定区召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推进会,听取“两法衔接”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方舟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奕绎,副区长陆祖芳,区检察院检察长高振国出席,区公安分局、区环保局、区人社局、区安监局等23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高振国检察长代表嘉定区“两法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两法衔接”工作作了总结,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环保局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打击震慑力度不断增强
近年来,嘉定区“两法衔接”工作紧密结合“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和“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简称“两个专项”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简称“双打”工作)、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通过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配合协作,着力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案件,打击犯罪、震慑犯罪的效果不断增强。
据了解,2016年以来,区检察院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02件129人,其中涉及环境污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39件。对于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活动,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会签意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理顺案件移送、线索通报、联合办案、涉案物品处置流程,明确罪名、法律依据和移送标准,为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查办、检察机关监督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指引。2017年,嘉定区公安分局与嘉定区市场监管局联合行动,成功查处了7个网络销售假药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缴获了无国内药品批号的各类假药7400余件。7个销售假药窝点的主要经营者后均被嘉定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双打”工作取得新突破
涂掉原来的生产日期,再贴上新的“标签”,过期几年的啤酒充当起仍在保质期内的合格产品卖给全国各地的商家,涉案数量高达4万多箱。这是嘉定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销售过期进口啤酒案件。犯罪嫌疑人奚某、张某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该院起诉。2018年8月,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一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十二万元、三万元。
2016年以来依托“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嘉定区检察院、嘉定区公安分局加强与区经委、区市场监管局、区酒类专卖局等部门沟通联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打击力度(简称“双打”工作),依法查处销售假冒“茅台”“农夫山泉”“哇哈哈”“雀巢”等众多企业品牌和驰名商标的行为,办理了销售过期进口啤酒、桶装假水等一系列案件,有力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查办欠薪案件取得零的突破
“如果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的血汗钱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回来。”2018年6月28日,嘉定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举办了一场欠薪发放仪式,为被欠薪的劳动者们发放薪水。而此次活动正源于嘉定检察院依托两法衔接平台介入的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2017年年中,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接到华亭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反映称,上海某公司无辜拖欠劳动者工资。接报后,该局监察大队随即对该案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2018年3月20日对该公司作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但该公司拒不支付。今年4月初,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该公司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相关材料提交两法衔接工作平台。
嘉定区检察院了解案情后即时介入此案,并与公安机关、人社局就此案进行会商。检察官审查后认为涉案公司及其实际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建议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移交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公安机关随后立案侦查,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采取法律措施。最终,该公司上交劳动者的欠薪款50多万,三家单位举行欠薪发放仪式,邀请电视台作专题报道,给欠薪逃匿企业敲响了警钟。
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类违法犯罪行为,嘉定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加强对全区企业欠薪基本情况的分析研判,就立案标准、证据收集、案件移送等问题达成共识,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采取法律措施,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据了解,近年来,嘉定区人社局依托“两法衔接”工作平台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17件,公安机关立案15件,涉及劳动者543名,涉案金额达748.64万元。与此同时,随着“两法衔接”工作中对欠薪案件移送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嘉定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数量逐年递减,且多起未遂案件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置。
下阶段,区“两法衔接”工作各成员单位将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继续在食药品、环境污染、医疗卫生、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民生领域形成打击违法犯罪合力。同时,加强对社会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和不同执法领域新类型、新手段违法犯罪的调查研究,通过以点带面、以专业带发展,提高社会智力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