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危害的赤裸呈现、以身入局的疯狂报复、拳拳到肉的打斗场面、过山车一般的反转设计,加之张家辉、阮经天“影帝级”的表演,这些让电影《重生》赢得不俗反响。
“做局与入局”贯穿了该片的始终。从影片甫一开场,毒贩们设局用啤酒让张耀的妻子阿玉染上毒瘾,到张家辉所饰演的张耀与阮经天所饰演的缉毒队长安渡暗中合作以联手做局铲除毒害;再到安渡以张耀为棋子做下局中局,最后再次反转才发现“局中更有局中局”……而躬身入局者,不仅有类似于安渡的“野心家”,还有那些张耀等被毒品所毒害的家属们。故此,从整体结构、情节设定而言,影片剧本的打磨确实费了一番心思。在细节方面,影片也有值得一提之处。就算是简单的白描手法,也能以细节展现出毒品给吸毒者自身及家庭带来的罪恶与危害。与之相对的,是毒贩与“保护伞”相互勾结的肆意狂欢——截然不同的人生背后,让观影者很快就直观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对毒贩的憎恨之情也油然而生。此外,为了营造更酣畅淋漓的观影感觉,影片在打斗的动作设计、枪战的视觉效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然而,影片的短板显而易见,尤其在一些情节的衔接方面过于刻意、过于用力,三番五次、絮絮叨叨,难免会影响流畅感。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上“我来跟你讲讲我(我们)的故事”,紧接着生硬地插入一段回忆,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印证反转的可行性。一些超乎常理的设定也让人难以理喻,某些生硬设置拉低了整体水平。
所幸,影片中“影帝级”的演技弥补了一些欠缺,无论是张家辉所饰角色假扮黑帮之子沙旺展现出的癫狂与暴力,还是阮经天所饰角色黑暗心理的扭曲呈现,都将人物形象立体呈现,成为影片的加分项。而张耀在穆坤弥留之际告知“我不是你的儿子”及其子已死的真相,完成对毒枭的“最后一击”,这种冷酷的报复与穆坤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满满都是戏”。
影片如“棋局”,只是一些人将自己作为“棋手”,将他人作“棋子”生杀予夺,即便到垂死也丝毫没有悔罪意识,比如,有些角色奉行所谓的“丛林法则”——“只要你有权有势,任何人都能被你踩在脚底下”。受迫害的人难道永远无法成为“棋手”吗?不过,在影片中,他们最终赌上自己的一切,甘愿成为一颗颗的“棋子”,挑战毒贩及背后的“保护伞”。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受害者家属们在下水道中默契搬运炸药和待销毁的毒品,一起完成“最终的报复”,通过个体特写和前后对比,告诉观众们原来铺垫早已埋在影片之中。
在以暴制暴、小人物联手“逆袭”的叙事之下,剧情迎来终章。但影片中毒品问题的根源并未解决,有限的查禁力度、巨大的利润空间,依旧是毒枭、黑警滋生的土壤。倘若源头没有根绝,毒品的罪恶生意不会就此终结。如何让逝者安息、生者奋进?“破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要做的还有很多。
上一篇:
算法决策风险的应对与破局
|
下一篇: 时间都去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