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17天里
一位志愿者写下了自己的抗疫日记
并拍摄了一些视频片段
分别记录了自己
从第一天的手忙脚乱
到最后一天的游刃有余
这场独特的升级之旅
背后是17天的不断学习
是17天的辛苦付出
记录人:第六检察部 阴明皓
3月6日中午,我们刚刚安顿好就收到了紧急集合培训上岗的指令。下午2点,到达指定地点后我们才知道,培训后的我们面临的第一次任务就是要给一个临时封控的大型社区做第一次核酸采样,这意味着不仅我们是“新手”,大部分的居民们也没有任何经验。
采样工作开始后,排队的居民越来越多,而采样区的空间又十分有限,还要分为人员信息填录、扫码取采样试管、核酸采样三个队列,必须要安排多人维持队列秩序。同时,还要给居民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健康云的操作流程,帮助没有手机的老人、小孩人工登记健康云。从日照当空到月上柳梢头,排队的人数仍不见减少……
晚上9点左右,我们在得知居委会有备用防护服的情况下,才敢安心脱下防护服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最后,直至深夜11点,我们才正式完成第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
之后的任务,随着街道指挥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以及我们志愿者工作经验的累积,效率有所提高,核酸采样的形式也从鼻咽拭子单采变为10人或20人的混采,我们工作的重心也放在了维持秩序上。
混采要求10人或20人一管一条码,一旦有人排错队伍就必须要全部重做。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不了解流程或者打电话分心的居民排到其他组去,也有许多人没有扫码就排到采样队伍里,因此,每个队列都至少要安排一人时刻盯紧,不断地确认队伍的人数。
最后几日,九里亭众多社区封闭期最后一次核酸和全市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同时进行,医护人员紧缺,我们被安排跟随医护人员开展工作,负责核酸扫码登记。
扫码工作近距离接触大量居民,风险更大,也更需要耐心,在烈日下往往要尝试各种角度才能识别手机上的条码。扫码工作的效率决定了核酸采样的速度,为了让居民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我们持续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由于一整天都需要低头扫码并核对机器信息,每次任务结束后都会腰酸背痛脖子僵硬。
但在十几天的磨练中,我们早已锻炼出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快速适应各项志愿者工作的能力,和居民的沟通也更顺畅,和医护人员的配合也更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