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图片 > “天空之眼”赋能环境犯罪取证

“天空之眼”赋能环境犯罪取证
作者:沈臻懿     时间:2025-05-22

             

 

地处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占地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产出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产量的20%以上,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亚马孙雨林的乱砍滥伐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极为严重。多年来,巴西执法部门利用卫星数据监测亚马孙雨林的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和锁定非法砍伐以及非法采矿等活动。

 

亚马孙雨林保护的“天空之眼”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农牧业发展、城市化扩张以及伐木、毁林等,使得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萎缩了20%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巴西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于亚马孙雨林的保护,情况已有了明显好转。

2024116日,巴西政府当局表示,在最近一项年度统计中,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地区森林砍伐面积大幅下降。据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202381日至2024730日,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地区森林砍伐面积为6288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6%。这一数据来源的背后,是来自“天空之眼”——卫星影像技术的重要助力。借助卫星影像技术,相关部门不仅可以提供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森林砍伐面积的数据,还可对森林砍伐情况予以实时监测并发出警示。

亚马孙地区地域广袤、植被繁茂、地形复杂,相当多的区域只能徒步抵达,这也导致了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大、成本高。在卫星影像技术的赋能下,执法部门得以全面查看整个管辖区域的森林覆盖及其变化情况。相较于光学成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能力,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透过云、雨、风、雪等直接观测到地表并成像。随着卫星监测和图像比对技术的“双管齐下”,执法部门可精准、高效地识别破坏森林等非法行为。一旦发现有一定面积的森林消失,巴西执法部门即可派专人前往事发地处理并及时制止非法砍伐行为。

 

重建犯罪现场的重要抓手

卫星影像技术,是一项通过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拍摄地表信息高分辨率影像以供后续分析及使用的技术。其基于非接触式的探测和信息获取方式,借助各类高度精密的传感器对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捕获,并形成高分辨率影像后传回地面进行分析。该技术在发展历程中,历经了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从单一波段到多个波段、从静态监测到动态监测等过程,能达到立体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的识别效果。卫星沿着地球轨道运行的特点,使其可以获取地面上诸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建筑物分布等各类细节信息。当前,卫星影像技术正快速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社会生活。譬如,不少地图服务运营商已上线卫星地图,用户通过卫星影像可以清晰查看各类地图信息。

基于卫星影像技术的自身特点,促使其成为当前犯罪调查取证的重要抓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UNITAR)指出,卫星影像是刑事司法领域中一项新的证据来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等案件中,因传统取证方式多受制于环境、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较难对广袤区域予以全面、实时监控。卫星影像技术的引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卫星影像技术能够如同“天眼”般对地表目标进行监测和记录,各类传感器捕获的光谱成像信息可覆盖大面积的区域范围,远远超出了人眼可视范围的极限。一颗卫星的单次过境,即可覆盖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当前,无论犯罪活动发生于何地,均可利用卫星影像技术予以远程调查和案件取证。证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案件是否得以公正处理的关键。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且自动化的卫星传感器,不仅不受环境、气候和地形等影响,其对于原始数据的采集活动也不受人为因素的干预,能够精确记录和动态跟踪地表的变化情况,最大程度保证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高保真性。借助于卫星影像技术的时间戳特点,可对案(事)件发生的时间做出精准判断。加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结合应用,还可开展地面物体分布、形态、面积等的精确测量与空间分析,以进一步揭示案(事)件中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卫星影像技术的空间高分辨率在犯罪取证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其对于地表微小细节的捕捉能力,能够促其清晰识别各类具体目标,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对特定车辆或林木等作出识别。根据卫星提供的现场高分辨率影像,调查人员可将之用于确认案发地点、作案活动轨迹、犯罪工具等信息,并可在此基础上重建犯罪现场。

 

多种前沿技术的融合和创新

卫星影像技术的进步,为环境犯罪打击和自然生态与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抓手”。除可见光相机外,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还包括红外影像、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多样化的设备。通过卫星捕获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晰反映出水体污染、林木砍伐、湿地破坏、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变化。借助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比对,还可对非法排放、非法开采、非法开垦等行为作出精准识别。在土地用途的监测方面,借助卫星影像技术的多光谱图像分析,调查人员可以对农田、林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作出鉴别,一旦发现有毁林开垦、非法采矿等非法变更土地用途的行为,便能够第一时间予以记录并警示。在水体环境的监测方面,借助于高光谱遥感卫星的发展,可以通过地表反射光谱数据的获取,来分析不同水体深度、水质情况以及植被类型等信息,从而对水体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对周边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利用卫星技术,可对矿区周边的环境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促使人们对于多种前沿技术予以融合和创新。当卫星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后,能够令遥感数据的自动化解析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并可大为减少人工分析所用时间及其可能带来的偏差或错误。通过研发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可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从而为环境犯罪的预防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