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渠道。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我国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意见》提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当前,上海已迈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把握发展银发经济机遇和方向,激发营造市场生态,既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拓展经济发展新蓝海,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今年,上海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如何促进沪上银发经济发展”成为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春天,正是户外旅游踏青的好时节。据媒体报道,2025年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从3月14日起至4月14日止,预计将发送旅客8600万人次。3月14日,上海铁路部门首趟春游赏花旅游列车G7006次从上海启程,载着一批银发老人前往苏州、无锡,开启了赏花之旅。
随着经济发展、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外出旅游观光的数量逐年增长,其在全国旅游总人数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0%。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提出,老年旅游正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变。据了解,2024年上海铁路部门共开行浙江、福建、安徽等方向15趟“银发”旅游列车,组织近8000名“银发”游客享受火车游的美好与乐趣。
“从上海人口构成情况和老年旅游实际需求来看,重视老年人出游问题,不仅能满足老年市民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提振消费信心、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上海市人大代表周卫红指出,相关调研显示,本市目前70周岁以下的老年群体出游,已基本成为头部旅游企业重点业务板块,有着较为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但是对于70周岁以上(尤其是75周岁以上)的高龄健康老人出游,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为此,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她提交了一份“关于重视高龄老人旅游需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谈到高龄老人出游难,周卫红介绍,目前旅游平台和旅行社大都设定了跟团出游的年龄门槛,如超过75周岁的老年人必须有家人陪同,而超过80周岁的老年人,无论健康与否,都难以通过规范的旅行社进行跟团游。“这部分高龄老年人要么无法充分享受出游休闲的乐趣,要么只能在一些旅行社报名‘低价团’,如此一来便可能降低旅游体验度甚至还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旅游市场上适合高龄老年人的产品也不充分,缺少专门为高龄老人(70周岁以上)量身定制的旅游产品和针对不同健康状况老年游客的特殊照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龄老年人出游存在健康风险大、保险覆盖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旅游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大多是面向普通人群,缺乏针对高龄老年人参团的具体标准和指南。这使得旅行社在组织高龄老人团时缺乏明确的操作依据。”周卫红说,除了缺乏具体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针对老年人出游特别规定的条款也存在缺失现象。“老年游客因为身体健康的客观状况,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更大。而现行的法律法规,针对的是全年龄段的游客(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周卫红表示,《上海市旅游条例》虽然提出要创新老年旅游等旅游产品,但是在具体推进措施上,还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指导。
对此,周卫红建议,针对老年人旅游的特点,应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将老年游客不再依据年龄划分,而是根据实际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如参考养老服务定义将之划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失能老人,并在自理老人与介助老人间进行细化”,分别规定旅行社、直系亲属、社会养老机构、社区等的权利和义务。她还建议,逐步推进以鼓励老年人出游为目标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明确的老年旅游产品质量标准、服务规范及设立专门的老年旅游投诉举报通道对老年旅游市场、企业加强监管审核;鼓励保险公司设计覆盖高龄老年旅游者的保险产品;鼓励本市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发适合高龄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并建立服务老年人旅游企业推荐名单等。
营造安心消费环境
互联网时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消费者逐渐成为网络购物的生力军。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媒体聚焦老年人因沉迷网络购物给自身带来身心损害、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上海市人大代表姚海嵩提交的“关于完善老年人防沉迷网购保护体系,营造安心、放心银发经济消费环境”的建议指出,“网购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然而,一些老年人沉迷网购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他提到,许多老年人甚至日夜守在直播间频繁下单,冲动消费、忽视商品质量等问题频出,可能会面临诸多消费风险。
据了解,上海市消保委调研发现,老年人网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家利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手段诱导其购买产品,利用有条件的优惠价格和有限名额作为诱饵进行饥饿营销;直播平台对商家未予严格监管,对商家不当行为置若罔闻,收集相关信息向老年人持续推送其偏好内容;老年人因对网购规则、页面弹窗操作等细节不熟悉,从而引发相关消费争议;经营者通过各种体验、口头推销等形式夸大产品或服务效果,诱导老年人大额消费,后续老年人发现实际效果与商家承诺不符、感觉被忽悠上当而后悔,从而引发退款纠纷等连锁问题;此外,不少经营者在收费过程中,通过现金收款、微信个人转账等方式规避取证,增加了老年消费者维权难度。
“营造良好的银发经济消费环境,需要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姚海嵩建议,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老年人防沉迷网购的保护体系,助老年人理智消费,打造令人安心、放心的银发经济消费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相关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督促网络购物经营主体履行消费者保护义务,依法诚信经营,切实保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依法开展涉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加强老年人用户隐私的保护,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或滥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消费者投诉处理等方式,督促平台及时处理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对于未能有效履行消费者保护义务的平台,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此形成有效震慑,促使平台从内部管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加强整改,切实保障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探索通过延长退货时间、设立冷静期等方式,建立老年人防沉迷网购机制。由于理解能力、操作熟练度等方面的限制,老年人在网购过程中,更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购买决定,或是在未充分了解商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消费。上海市可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和自治方式,鼓励并探索建立老年人防沉迷网购机制。”
上一篇:
法治人才培养应优化实习实践育人体制
|
下一篇: 检护“古韵风华”的担当与情怀 |